详情
广东省档案馆馆藏“广交会创办初期档案(1956-1959)”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2025-06-10 广东省档案馆

6月9日国际档案日之际,国家档案局公布了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评选结果,共有52个项目入选,其中包括广东省档案馆馆藏的“广交会创办初期档案(1956-1959)”。这是国家档案部门对“广交会创办初期档案(1956-1959)”重要价值的充分肯定。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是世界记忆的中国国家级名录(世界记忆项目与世界遗产项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同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旗舰遗产项目,其目的是促进人类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国家档案局于1996年成立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组织协调这一项目在我国的实施。2000年,结合全国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开展,国家档案局建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我国已先后公布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共计250项,其中17项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18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广东省共6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1项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1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广交会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到会客商最多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素有“中国第一展”之称,至今已成功举办137届。习近平总书记曾分别于2016年和2021年向第120届和第130届广交会致贺信,充分肯定广交会创办以来,为服务国际贸易、促进内外联通、推动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寄望把广交会打造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让这个“金字招牌”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广交会创办初期档案(1956-1959)作为广交会初创时期的历史见证,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打破西方封锁、开拓对外贸易、发展国民经济、探索对外开放的唯一和典型的标志性档案文献,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政治、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这批档案文献共1149件,包括文书档案、建设图纸、照片等,真实、完整、系统地记录了广交会创办前筹备及前6届广交会有关情况,生动展示了广交会的创办是新中国在经济上打破西方封锁,拉开大规模国家建设序幕的破冰式关键一招;如实反映了创办初期的广交会为新中国开辟了一个宣传对外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打开了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充分体现了广交会创办初期探索形成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中国特色会展模式,有力引领了新中国外贸事业转型发展。

特别是,广交会创办初期档案(1956-1959)还为揭示对外交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梳理、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脉络和价值内涵,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档案文献基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交会创办初期档案(1956-1959)为应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历史借鉴和极具针对性的现实启迪。

在本次申报工作中,广东省档案馆高度重视、提前部署,精心选题整档,认真准备申报材料,深挖档案价值,拓展纵横联系,加强宣传推广,并得到国家档案局、广东省档案局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指导与帮助。下一步,广东省档案馆将继续做好广交会创办初期档案保护传承的“后半篇文章”,立足“十五五”规划,绘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传承新蓝图。届时,将推出系列专题纪录片,敬请关注。

imag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同意四月份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1957年3月4日)

image.png

《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的几点要求》(1957年)

image.png

《交易会出口成交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办法》(1958年)

image.png

《侨光路陈列馆透视图》(1957年8月9日)

image.png

《起义路陈列馆中座正立面》(1958年)

image.png

1956年11月10日,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召开。

image.png

1956年11月,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工业馆大厅陈列着几十种轻、重工业机械。

image.png

1959年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迁至广州市海珠广场北面新建的十层大楼——起义路1号陈列馆。

image.png

1959年11月,第6届广交会的机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