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③:我是后方的对空情报兵
2024-10-27 广东省档案馆

响应党的号召,投笔从戎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党中央大力号召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政府到处进行宣传、签名之类的活动,动员青年参加抗美援朝。我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宣传队去动员青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时的青年非常地热情、积极,都想报名参军,家里挡都挡不住。每个村庄都有青年去,有的村差不多全村的青年都去了。

image.png

老百姓给投笔从戎的学生送上大红花

当时我还在河源第二中学念初中,而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江军分区青年干部学校为了抗美援朝,决定招收一批学生进行培训,然后输送到部队为抗美援朝服务。青年们都非常踊跃地报考,我们班上32个人,有29人都报了名。我也响应号召,投笔从戎,参加了考试,不过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因为我3岁的时候过继给了我的一个伯父,伯父家就只有我一个孩子,所以伯父怎么都不肯让我去,后来我是偷偷地跑去报了名。我从学校出发,走了两天才到河源参加考试。当时的考试主要是笔试。考试之外还要检查身体,比如视力之类的,有的同学检查时由于身高不够,我们就帮忙想办法在他鞋子里垫一些东西。

我们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支援抗美援朝

这次青干校经过筛选招了1000多人,多数都是从中学招来的。我们这一批人被分成了六个中队,五个中队是男生,一个中队是女生,我被分到第五中队。青干校的条件很艰苦,我们在祠堂里面铺点稻草席地而睡。冬天很冷,为了防寒,学校给我发了一套缴获的国民党棉军衣,衣服已经非常破了,胸前和背后都破了一个大洞。

我们在青干校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集训,集训包括上课、操练等。上课的内容主要是政治教育和思想动员,天天都讲“打倒美帝国主义”之类的,没有学其他的东西。操练则主要是练习摸爬滚打等。当时,一个星期大概有3到4天都在训练。冬天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棉衣全湿了,我们也要坚持训练。

短期集训以后,我们分批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第一批人员被分到了空军,第二、第三批就直接上了朝鲜战场,有一些分到探照灯的人员就到了沈阳或鸭绿江边,还有的就到部队当文化教员。我们是第四批,一共57个人被分到了防空军,成了对空情报兵。

我的主要任务是观察空中情况,报告敌机

从青干校出来,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短期的训练。这次短期训练是由苏联顾问给我们上课,教我们如何报告空中情况,以及辨认敌机和自己的飞机。训练完后,我们才正式分配到哨所。最初我在河源哨所,后来调到了台山都斛哨所,后到赤溪哨所。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民党经常派飞机来广东骚扰。这些飞机到处散发传单,扰乱我军军心,挑拨共产党与民众的关系。所以我们防空兵的任务就是24小时用望远镜观察空中是否有敌机,发现情况后马上报告。

当时,一般15公里就有一个哨所。一个哨所有六个人:一个哨长、一个副哨长、四个哨兵,我一开始就当了哨长。我们的哨所在海边的山头上,值班时一般是两个人,三班倒制。值班的时候,一个人在上面观察,另外一个就在下面守电话,一发现情况,下面的那个人就马上拿起电话上报。不过,我们经常有报错的情况。有时我们听到类似飞机的响声以为有飞机来了,就马上报告“上空”(意思就是“上面有空情”),结果却不是敌机。

哨所的条件很艰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没有雷达。最初我们连望远镜都没有,是后来用250公斤黄豆换一个望远镜才和苏联换到一批望远镜。当时,不时有飞机经过我所在的哨所,一个星期起码有一两次,但是这些飞机多数都是过路飞机,他们一般是从阳江儒洞进来,到罗定转一圈,然后从我所在的哨所上空出去。而有些地方,如罗定,没有防空哨所,敌机就会经常投下几个降落伞,散发传单。我们军人如果捡到这类传单,就必须马上上交。不过当时我们没有时间去捡,主要是让民兵去捡。遇到敌机,我们的任务就是马上报告。民兵就会沿着飞机飞过的路线去查找。

image.png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会

除了以参加防空军的方式来支持抗美援朝外,我还打过两次背包。打背包就意味着将随身物品收起来,准备上前线。当时,我们很多人都写好了遗书,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通知我们不用去了。

在哨所,我们除了要值班,其余的时间还要进行操练,比如爬山、打枪等,很多花样的。当时我们都有配枪,一般都是长枪,哨长发的是卡宾枪,平时没事就练瞄准,不过我们是不上子弹的。另外,我们还要学习政治、军事等文化知识。哨所里我算是比较有文化的,其他几个都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当时我就负责拿上级发的材料给大家上课。当时上课的时候是很正规的,三个人一组,哨长上课前,两个哨兵敬礼坐下,然后才讲课。

我们在哨所的生活

从1951年到1955年,我一直在哨所生活。哨所的生活是很艰苦的,住的条件很差,基本没有什么房子。相对于其他军人来说,我们是最艰苦的,因为我们整天住在山头,什么都没有。买菜是我们自己上街去买,从哨所要走半天才能到街上。我们也会自己种菜,养猪、鸡、鸭之类的。不过,我们的伙食还算可以,部队有军用粮票,每个月会发45斤大米,星期六还可以包饺子吃,过年过节的时候会有一斤猪肉加菜。另外,我们哨所下面有很多村庄,那些村庄的老百姓对我们都很好,逢年过节的时候老百姓会拿一些鸡、鱼之类的物品来慰问我们。我们煮饭是轮流负责的。我们哨所里有一个黑龙江的、两个湖南的、三个广东的,煮饭时就各煮各的家乡菜。

平时,除了值班、操练、上课之外,我们有的时候还会去打打球。在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处有所学校,我们就经常去那打球。那时候我们有一定的工资,六块钱还是几块钱,不大记得了,我们主要用这些钱来买牙膏、背心等。

另外,当时连部(连部在开平)会不定期地给我们送一些报纸,我们主要就是通过报纸来了解战场上的信息。由于当时是备战状态,我们都不能回家,所以和家里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写信,而且信要通过连部才能寄出,一般半个月连部才派人来收一次信。

我们每个星期会开一次生活检讨会,大家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家里的情况等。当时纪律非常严格,比如说,有的战士请假去小便,结果大便了,回来还得报告。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后,空防合并成立了雷达部队,我就开始服役于空军雷达部队,由于在雷达部队的工作出色,我曾经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讲述人:刘俊泉

采访 整理:广东省档案馆

资料来源:省档案馆口述历史专题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