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后,广东涌现出以《广东群报》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报刊,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以报刊为阵地,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传播。
1920年10月,谭平山等人由北京大学返回广州后,鉴于“所有社会组织的基柱,已呈锈蚀的现象,非向根本上重新改造,旦夕间就会发生栋折梁崩的危险”,基于“改造社会”和“宣传新文化”的目的创办《广东群报》。
《广东群报》的创刊号上就发表了蔡元培、陈独秀的文章。陈独秀希望广东青年讲求社会需要的科学,切实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做贫苦劳动者的朋友,勿做官僚资本家的佣奴。谭平山发表《对于新文化宣传的我见》,提出要打破“因为先贤前哲讲过,不能不照这样讲,先贤前哲做过,不能不照这样做”的保守遗习;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去整理我国固有的古代文化,使之有条不紊,并且指出古代文化的缺点,求个补充和改革办法,使之成为一种新生的文化”。
陈独秀来粤后,《广东群报》更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大量转载上海《共产党》月刊的文章,而且加重了对苏俄和各国共产党情况的报道。谭植棠在发表于“元旦增刊”的文章中鲜明写道,“社会主义已成为人类的信仰”“快要信仰社会主义,去实行社会的革命”。
思想是时代的先声。《广东群报》在各种思想流派论战中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界限,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俄国研究等专栏,介绍马克思与列宁的生平、演说、著作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并在显要位置大量刊登或转载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理论先驱者的文章。1921年,《广东群报》出版“劳动者增刊”,报道、指导工人运动,引导工人阶级斗争由自发走向自觉。工人评价《广东群报》“振我柔魂”“振发劳工”;《新青年》评价《广东群报》“是中国南部文化运动的总枢纽,是介绍世界劳动消息的总机关,是广州资本制度下奋斗的一个孤独子,是广东十年来沉霾空气里的一线曙光”。
(省档案馆接收保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