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赴朝鲜,修建机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当时是47军141师421团的团长,正在湘西剿匪,没时间关注朝鲜战争。到了10月,正值湘西剿匪的最后阶段,志愿军开赴朝鲜,我们才意识到解放军可能会大部队开赴朝鲜作战。过了一两个月,中央就命令我们部队抽调战士去参加抗美援朝,听到这个命令,虽然湘西战事仍在继续,但是战士们抗美援朝的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最后我们47军调集了一个团3000多人支援志愿军。但是1951年1月,元旦刚过我们军就接到命令要先在长沙集结再全军入朝作战,这样刚抽调出来的支援团就停下来等同大部队会合后再一起入朝。此时湘西剿匪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只剩一些散匪还在山上藏着,我军的任务只是派一些小部队分开在山上搜剿。接到入朝作战的命令后,我们部队就一边集结一边下山,争取早日会师。但是因为之前剿匪的需要,我们整个部队都是散布在湘西最西北角永顺分区龙山县的山上,离长沙有一定距离,徒步和坐车交替开赴长沙集结需要一定时间,其他一些团也有我们这样的情况,所以全军一直到3月初才集结完毕,在长沙动员和补充后乘火车到东北。1951年4月上旬,我军到达中朝边境城市安东,为了避开美国飞机白天的轰炸,我们在夜间分散进入朝鲜,有的通过铁路桥,有的坐船过去,我是走鸭绿江大桥过去的,三年半后是坐火车归国的。过桥后经过北朝鲜的成川县(成川郡)、肃川县,一直到平壤的北边驻扎。


image.png

为掌握制空权,1951年士兵们在朝鲜修机场

到达朝鲜后,我们团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平壤的北边修飞机场。那时正在打第五次战役,苏联看到我军前几次战役顺利,也准备参战,他们参战没有派地面部队而是派了空军。那时我们志愿军没有空军,虽然参战时从苏联买了一些高射炮、汽车等,装备比解放战争时强了些,军队人数也很多,但是我军一到朝鲜就遭到美国飞机的轰炸,把一些汽车、路、桥都炸毁了,很多炮和坦克根本起不了作用,美国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我们的前几次战役主要是靠步兵打运动战。苏联的参战将为我们送来急需的空军。但是那时的北朝鲜没有机场,所以我们进去以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修建临时机场,所谓临时机场,只是把地打平,用压路机把它压实,然后铺上钢板作为跑道。我们辛苦了一个来月,机场刚刚修好就被美国人发现了,他们用飞机轰炸,我们只能在晚上把弹坑填起来。但是仍然没用,美国飞机后来对机场投放定时炸弹,投放后隔几个小时炸弹才爆炸,让我们防不胜防,导致新修的这个机场根本不能用,苏联的飞机也来不了。 

阵地防御,粉碎敌秋季攻势

在我们修机场的时候,我军正在打第五次战役,在此战役中我军吃了大亏。我志愿军1950年10月入朝,到1951年5月打了五次运动进攻战役,美国人已经摸到了志愿军作战的规律,把它叫做“礼拜攻势”。因为美国人用飞机把我们后方的铁路公路都炸掉,致使我军不能进行有效的后勤补给。前几次战役,我军的后方就在战士们的背上,每一位战士都背四颗手榴弹、一支枪、几十发子弹、一个装了七天干粮的米袋,每次战役志愿军都只能坚持一个星期。我们前五次战役的作战方式都是一个部队连续行军几十到100多公里插到敌人后方,敌人后方受到威胁就会向后退,我军就前后夹击着打。但是敌人机械化程度高,行进快,我们不能跟汽车赛跑,步兵也挡不住他们的坦克,而且我们也只能徒步走到敌后方100多公里这样的距离,背的干粮只够坚持七天,所以敌军退到一定距离就可以停下来,停下来以后我们的做法是留少数部队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休整补充,准备再战。敌人根据前四次战役摸清了我军的作战规律,在第五次战役时他就做好准备,我们部队一往后撤,他们就反突击,用坦克沿着公路反突击。我军在前边掩护的又是刚刚轮换入朝,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就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们按照惯例在山上修筑阵地,结果敌人突然从公路上过来了,而我军在公路上又没有采取有力措施,堵不住敌人的坦克,坦克一下子就到了我们后面。步兵只能马上撤退,而医院里的伤兵就来不及撤,做掩护的部队也来不及撤退,一些伤病员和跑散的一些战士就被敌人俘虏了。但是,前五次战役我们还是有收获的,我们把突破了三八线的敌人逼回三八线上。

第五次战役于5月份结束。我们原来接到的第二个任务,就是进行第六次战役,所以在修机场的同时,还在第二线修建防御工事作准备。经过第五次战役的吃亏,使我们认识到要用我们现有的装备,想整团整师地消灭敌人是很难的。因此,我军的作战方针发生了变化,由运动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变为阵地防御战。我们47军在西线临津江以东占领阵地构筑工事进行防御战,我们先是挖一般的野战工事——挖堑壕和交通壕,并在壕边挖猫耳洞,后来我们就加深猫儿洞,把它挖成了坑道。到了8月份,敌人先在东线发动夏季攻势,遭到我军坚决阻击,伤亡很大,敌人把那个山称作“血染岭”、“伤心岭”。到9月份,敌人又对我军所在的西线发动秋季攻势,进攻的目的是要把我军推到三八线以北。

秋季攻势从9月26日开始,敌人开始攻打天德山和夜月山,这是我们141师的阵地。我们421团的四连在天德山西边的334高地,因为之前做好了准备,工事做得很好,而且美国人的进攻能力也不是很强,主要依靠飞机轰炸和地面炮轰,我们挖了坑道则可减少伤亡。这样一来敌人的整个秋季攻势只前进了几公里,当时美国有家报纸说:秋季攻势的头半个月每天平均前进100米,按这样的速度,100年也打不到鸭绿江。敌人原来是计划把我们部队赶过临津江,将来可以以临津江为界停战,结果因为我们有了坑道工事攻不动,敌人没有到临津江就伤亡很大,只能停下来。 

反击正洞西山

敌人攻势被迫停下,我军决定反击,把一些阵地夺回来。1951年11月4日和5日晚上,我军发起了正洞西山反击战。


image.png

1951年,郑波在朝鲜楸柯岭的雪地中试射正洞西山战役中缴获的带夜视镜的卡宾枪


image.png

为不打扰朝鲜老百姓,志愿军夜行军时在草场上睡觉


10月30日,我接到通知,明天要到军里接受任务。31日一大早我徒步走到师里,问叶建民师长关于到军里开会的事情,他说,军里只叫你一个人去,于是我就一个人到了军里。军里开会时有我和415团团长李洪杰这两个步兵团团长,还有坦克团团长、炮兵团团长以及喀秋莎(火箭炮)团团长。曹里怀军长给我们讲了敌人秋季攻势的情况,说敌人现在伤亡很大,已无力进攻,我们决定发起反击,消灭正洞西山的敌人。这里有美军两个军,这次反击就由我军的预备队421团和415团执行,每个团拿出两个营,415团从南边打,421团从北边打,战斗分界线是山的主峰,侧主峰归415团,主峰以北就归421团。这个山是南北横向山形,南高北低,主峰正面较陡,由主峰向北还有四个山头。我们将它编为1、2、3、4、5号高地。军长规定战斗在11月4日晚9时发起。开始时喀秋莎火箭炮团打一个齐放,然后其他的炮炮火猛攻20分钟,之后步兵开始进攻。在讨论时,火箭炮团长提两条建议,一是为增大火箭炮杀伤力,建议先用步兵把睡梦中的敌人引出来,占领工事再用炮火攻击;二是我们步兵要离开两公里以外,避免火箭弹散布误伤自己人。曹军长接纳了他诱敌占领阵地的建议,并把此任务交给了我,但是对于步兵退到两公里外曹军长没有表态。我根据经验判断此建议不可行,退到两公里外等炮火打完再回来,敌人的火力都已经恢复了,我们达不到突袭的效果,很容易吃亏。

这次任务由我421团和415团执行,曹军长指定我们两团的指挥所都设在甘水峰的一个坑道里,一南一北,相距不过几十米。并指定由我统一指挥。我接受任务后,找415团的李团长商量,我和他都同意炮火准备时我军不能离开两公里那么远。对于坦克的使用,曹军长最初是平均分配,每团四辆,后坦克团团长说415团方向有公路,便利坦克运动,建议都用在415团方向。军长不同意,最后调整415团方向5辆,421团方向3辆。

会议结束,往回走的路上,我决定让一营和三营攻打正洞西山。这时我想起了曹军长那句话,他说放开思想打,打完一仗咱们就下去休整了,那么二营就没仗打了。我决定让二营在11月1日晚上攻打该营阵地附近的新村南山。晚上回到团部后,我连夜召开会议,给三个营都布置了任务。第二天,我带一营、三营干部赶往正洞西山看地形,我非常担心二营的战况,所以在看地形时利用416团指挥所的电话了解情况,一夜没睡,直到2日早晨二营消灭了敌人撤回来,我才放心地继续和一营、三营的干部看地形。看地形时我发现,根据地形只能展开一个营,我决定由一营主攻,三营作为第二梯队,另外用警卫连攻打旁边的鱼集山牵制敌人,掩护一营绕到敌人后面。配属的3辆坦克因地形复杂,又是夜间,没法配合一营作战。最后决定事先利用炮声掩护坦克秘密运动到敌前隐蔽起来,与警卫连攻打鱼积山里,迷惑敌人。

11月4日晚上,正洞西山战役开始。按照军长的部署,炮火准备开始前我们就去了一个排袭扰敌人,接着喀秋莎火箭炮开始射击。由于我战斗发起突然,所以在我军炮火轰炸的头40分钟,敌人都没有用炮火回击。我军顺利地攻占了3、4、5号高地,到后半夜的两点多占领了主峰,两个团会师。军命令我们留一个连防守阵地。我留下一营二连,但是二连只带了少数的锹镐,所以挖不出很多工事来。天亮后面对敌人的飞机和炮火轰炸,二连的战士们在山上坚守,手榴弹和子弹都打光了。由于敌人封锁厉害,弹药也送不上去,最后战士们只能拿起剩下的锹镐来扬土阻吓敌人。二连伤亡惨重,到了下午的三四点钟,阵地快要守不住了,在我的同意下二连剩下的八个人撤了下来,而另外还有几个伤员则坚持到5日晚上我们的第二次反击才被接回来。


image.png

1952年,志愿军在朝鲜进行进攻演习


考虑到二连没守住阵地是没有做出坚固工事,那么敌人才占领这个阵地,他也来不及做工事,所以决定当日晚上用三营再反击他一次。415团李团长和军长都同意。第二次反击在11月5日晚10时半,行进攻演习但火箭炮坦克都没有了,第二次反击并不顺利,对敌人修筑工事的能力估计不足。他们用装了土的麻袋堆起了地堡,并配合重机枪。他们固定好枪口,在机枪的扳机处拴了个绳子,人躲在沙袋后不用瞄准就拉扳机。三营的副营长看到这种情况后很轻敌,在打第三个山头时不注意隐蔽而牺牲了。他牺牲后前面两个连就没人指挥协同作战,直到6日早晨3点多阵地还没打下来。这时候我着急了,把二营的四连调来,让三营营长带他们从正面直接打上去,前后夹攻敌人,到早晨4点多钟战斗终于结束。根据指示,只留下了七连的一个排象征性地守山头。而敌人因为前两晚吃了亏,6日白天也只是象征性地来侦察了一下,我军一打就退回去了,正洞西山就这样守住了。

经过了新村南山和正洞西山三次反击,师里受到了启发,决定422团反击石岘洞北山,423团反击190.8高地,两个团反击都取得了胜利。我们师不仅粉碎了敌人的秋季攻势,还进行了连续四次的反击战,军里、师里和得到战斗机会锻炼的团营连干部战士们都很高兴。

战斗之外的朝鲜见闻

我在朝鲜战场待了三年半,实际上打了两次大仗,除了1951年的正洞西山反击战外,就是1953年春天的老秃山战斗。老舍的长篇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讲的就是老秃山战斗,我写的《侦察科长札记》也是讲述这次战役的,那时我已经是副师长。

1953年,老舍参加了由贺龙带领的慰问团来到朝鲜,那时我们刚打完老秃山战役。贺龙元帅对老舍谈及了我军作战的英勇,希望他能把这些写出来,于是老舍就留在朝鲜写作。因为他对军事知识不熟悉,我给他讲了一些军事知识,为了感谢我,他送给我一张齐白石的画。在《无名高地有了名》里,老舍描述了师长、政委,也把我这副师长讲了几句,我看到后请他删掉,他说这是书的主人公战斗英雄主攻营长郝忠云的意思,不能不写。


image.png

被美机炸毁家园的朝鲜阿妈妮


在朝鲜这三年半中,我还看到很多生活困苦的朝鲜老百姓,战争夺走了他们的亲人和食物。

我们修机场时是住在老百姓家里,那条村子除了教师和村干部外没有年轻的男丁,除了女性就只有老人和小男孩,劳动和站岗放哨的都是年轻妇女。

后来我们为准备第六次战役而出去看地形的时候,在山沟里看到几间房子,里面只有一位女教师和二三十个孤儿,这些小孩最小的还不到一岁,由哥哥姐姐背着,大的也就是十一二岁。身上除了原来的衣服外只有志愿军给的一些旧军衣,吃的只有村长送的一点食物。当天晚上我们住到一个荒废的村子里,只看到几个孤儿和一位老太太,他们都因战争失去了亲人。

从阵地撤下来以后我们继续住在老百姓家里,我遇到一位50多岁的华侨,他有五六个年轻的老婆,这些年轻妇女为了食物才跟着他。作为华侨他不用当兵,还可以跟着我们的军车到中国做买卖,所以有饭吃。朝鲜的一些年轻妇女也会想方设法跟着我们的汽车运输部队到中国,她们躲在汽油桶里以躲过鸭绿江海关的检查,到了中国安东以后就买一些日常物品带回朝鲜卖,靠着这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

战争对于每个人都是残酷的,无论是战士还是老百姓。


讲述人:郑波

采访 整理:广东省档案馆

资料来源:省档案馆口述历史专题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