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国际档案日之际,广东省档案馆精选出25356件馆藏民国时期广东省银行档案文件级目录,内容丰富,参考价值高,在广东省档案馆网站上公布,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广东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和商品经济的主要发源地,也是中国近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先驱,形成了大批反映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档案。其中,以银行业发展为主线的金融类历史档案,对挖掘广东金融历史、服务当代广东金融改革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省档案馆保存有丰富的金融类档案,仅馆藏民国时期广东省银行档案就达18万多件,内容涵盖了货币政策、金融业务、组织沿革、侨汇运营以及机构、人事、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此次公布的档案目录主要涉及民国时期广东省银行的放款存款、储蓄信托等业务类档案,如发行“大洋票”、劝募“救国公债”券的相关事宜;办理侨汇的规定、细则等侨批类档案,如接收旅美爱国华侨捐款、奖励兴办实业侨胞、为侨眷提供服务的具体办法和过程;征收关税、地税,铸造钱币等章程类档案,如广东省征收典税的简章、与中央银行签署代铸银元的合约等,展示了广东在侨批营运、缉私征税、币制改革等金融活动中的独特风貌,反映了侨汇在跨境贸易、投资生产等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为广东在金融方面“领全国风气之先”提供了有力佐证和重要参考。

近年来,广东省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等要求,加大力度挖掘开发馆藏档案,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陆续开放和公布多批群众查阅率、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馆藏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积极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省档案馆利用服务部  李黎)